当前位置: 首页> 全国教育新闻联播 >正文
微信拜年 群发祝福就是没诚意吗?

  • A-
  • A+
2020/01/26 18:54     记者:郑永龙 郎天辰

新春节假,亲朋好友互相拜年,互赠节日祝福。然而,现代人生活节奏快,连拜年都成了一种“快餐文化”,节日祝福变成了群发短信或微信,那么,这种群发的祝福您能接受吗?来看记者的报道。

这个春节, 在北京从事护理工作的张女士取消了各种聚会和外出,亲朋好友互致新年祝福基本都用电话或微信红包。

张女士:今年也没有串亲戚什么的,然后聚会都取消了,都抢红包,基本上都在刷红包。

节日里,最让人暖心的一定是朋友家人的祝福和问候,但张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收到的很多祝福雷同,内容基本一样。

张女士:十个人可能五六个人都是一样的,然后回复一下新年快乐,大吉大利。

现如今,人们拜年已经从群发短信变成了群发微信,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文字,还配合了表情、图案、动画、语音等多媒体形式,内容更加丰富。

市民:有图片,有文字的,鼠年大吉那一系列的话。

市民:有图片的,有信息,图片的就是新年快乐,也有简单的自己写的新年快乐,还有粘贴的那种。

采访中很多人表示,过年收到的拜年短信或微信都是群发的,觉得对方没有诚意,即便祝福的语言文采飞扬,多么幽默风趣,也不过是发送者拷贝别人的段子而已,认为这种因为科技进步而获得的“廉价”祝福已经毫无意义。

市民:就是粘贴的或者去哪儿搜的那种。

市民:还不如发一个自己写一个新年快乐的那种,简简单单的祝福好。

市民:这个太形式主义了,我比较抗拒这种东西。

但也有人觉得,群发的祝福也是一种挂念,只要收到了,不管文字多少、是否群发,都代表了别人对你的一份祝福与牵挂。

市民:也行吧,反正也是个祝福。

市民:不在乎他这些发的内容是不是群发,还是他自己的,我觉得这就是一份祝福,心意到了就好了。

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近年来,登门拜年和在社交平台群发祝福是主要的两种拜年方式,比例分别为64.1%和63.4%,其中,认为拜年最重要的是送祝福占68.4%,联络感情占54.4%,66.3%受访者认为群发祝福也是在表达心意。

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杨丽:群发祝福是体现了大家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,确实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之后,其实我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,我觉得它重点体现了爱、尊重和审美这样一个需求,而且期待他能够产生见字如面的效果。

专家表示,面对节日祝福,还是应秉持包容的心态,除了用短信、微信等信息载体,还可以尝试更为传统的拜年方式,如邮寄一张新年贺卡,赠送一本书籍,发起一次新年阅读等等,这种返璞归真的拜年方式也许更有新意和内涵。

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杨丽:这个祝福的需求越来越高,也是和心灵的需求层次相关联的,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,我们很传统的方式其实是最不打扰人,但是却最能让人产生见字如面的这样一种感觉。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